“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
夜深了,窗外刮起了风。又想起了那些在漆黑夜里的广袤原野,那些窑洞,那些人....关注命运的人们听一听,在时间的长河中,生命在流响…….
三、窑洞、山洞,你随便叫......
记得以前有过一个“中国民居摄影展”,这样的房子恐怕上不了展览, 但这实实在在就是民居。
这里住着老俩口。 从外面看, 其实就是在悬崖上掏了个洞,外面搭了个檐,以防雨水冲刷。值得说的是,村里看他们住的太过贫寒,所以给外面涂上白色的涂料并且安装上了塑钢门窗,,虽然这些东西和原始的窑洞看上去一点也不般配, 但也解决了老两口的实际问题。
这是里屋的正面后墙(假如可以叫墙的话), 看到的这些是我在他家看到的唯一家具。其实, 我感觉就是住在一个山洞里。
女主人从里屋到外屋拿东西。她身后那黑曛曛的通道就是里屋,也就是上一张照片里的屋子。有个成语叫做“家徒四壁”,这恐怕就是了。
从里屋向外屋看去。。。这样的家实在是太寒酸了。
其实,无论贫困无论富有,都要睡觉起床吃饭上厕所,活着就要呼吸,生活都是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是物质条件而已。一早,老头还没起,老伴就开始烧水做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女主人很勤劳,他们曾热情的把自己做的荞面煎饼给我吃,我虽然心里不太想吃,但仍然当着他们的面吃了,竟然挺好吃。这是在去年的夏天, 我自己在这个村子里住了5天。
四、冬野茫茫天欲暮,望断流云。
很偶然看到路的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提着什么东西蹒跚而行,这个画面触动着我的心底。于是, 提着相机一路尾随着,就是想看看他的生活。
这个院子他一个人住,很显然他是一个勤劳的、自食其力的老人: 院子里很有章法的码放着收获的粮食,还养着四只羊、一群鸡、一个骡子、一条狗。
真正使我们吃惊的是进了他的屋子后, 忽然呼隆隆一阵响动, 一大群猫争先恐后的从窗户的通道里逃了出去,赶紧举相机对焦,可由于屋里光线太黑,按下快门时已经都跑的剩四、五只了,后来一问,天啊, 他竟然收养了18只猫。
从不叠被子,就那么脏兮兮的堆在那里, 这被子显然是人和猫都用。老爷子姓马,已经77岁了。孤身一人,和骡子、 羊、狗、猫、鸟相伴,贫寒的日子过的竟然也充满了温馨。我们给他算了一下每天伺弄这些动物的工作量,可是不轻松。
破烂不堪的杂物堆满了地下和炕上。黑黢黢的墙壁上胡乱贴着些旧报纸,窗户上到处是补丁,炕上满是残
羹剩饭,也看不出是人吃的还是给猫吃的。边上放着的碗似乎从来没洗过。一个男人,一个光棍,一个穷苦的农民,他是真的没有精力和财力去改善自己的个人卫生和生活条件了,他就这么生活着。
抬头看,房顶上并排挂着三个显然是自己做的鸟笼子, 由于怕猫逮,所以挂的非常高,也看不清养了几只鸟。看着这位近80岁的老人,从他貌似乐观的表面我却看到了太多的孤独和凄凉,没有亲人陪伴,他只有从这些牲灵找到一些慰籍。我在想,这是多么漫长的白天和黑夜 多么凄苦孤独的心!这是一个善良、坚强、勤劳、热爱生命的老人,我对他充满了崇敬。
五、岁月斑驳,染尽缕缕青花
这也是去年拍的另外一位老人,是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老人,他也是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生活,但他把一切弄的井井有条,小小的窑洞虽贫寒但整洁,身后的几个纸箱子就算是柜子了,对生活满足、乐观,自己的精神状态相当好。所谓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他和我说,身体很好,今年虽然74岁了,但家里和地里的活儿都是自己干,也没得过病, 就是这一辈子没照过相。
这是一个朴实、善良、厚道的老人。他的生活来源是20棵果树。我走的时候, 他不知道从哪个箱子里找出几个显然是上一年自家树上结的果子一定让我带上吃,说是山路远,路上会渴的。这个村很偏远,是我一个人从另外的村翻过两座大山大约 步行了4公里左右走到这里的,就是听说这里有个因为没有水源交通不便将要搬迁而消失的村子。
我坚持不让他送出来,他站在门口看着街门外目送我离去。 过了很久很久, 我脑海中依然萦绕着他那憨厚的样子。这就是我贫苦而坚强的乡亲。 其实, 在他们的岁月里,都沉淀着生命的故事。只是,没有任何人知道和去关心。
======================================***=======================================
2013。
|
评论